养老新兴经济形态——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的概念最早在国外就已经存在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银发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一种积极响应,而且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展银发经济的路上道阻且长,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挖掘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那么本文将叙述当前银发经济发展情况为重点,帮助读者认识银发经济。
一、什么是银发经济?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意见》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中国银发人群年龄划分及人群命名》标准,将银发人群划分为四个主要的年龄段,分别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MobTech研究院整理绘制)
二、银发经济市场有多大?
据沙利文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7.1万亿人民币,按增长率规律估算,到目前2025年的话,达到将近9万亿的市场规模。从供给端来看,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催生了各种养老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时,已逐渐演变为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资料来源:沙利文咨询)
从政策角度看,在国内老龄化增长背景下,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和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激发了民企的活力,促进了养老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近些年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出台的政策都有在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直至2024年1月首次以“银发经济”命名文件“抬”到大众视野,从政策导向常有规模判断,在将近的“十五五”规划中会有所提及,依据在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
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进一步优化,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3万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8%。这一预测表明,银发经济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三、银发经济产业链有什么?
银发经济产业链以上游技术底座为支撑,整合原料、技术与人员支持岗位,驱动中游养老产品、服务、地产及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最终服务于下游老年消费群体与渠道网络。
中国公关网曾指出:银发消费理念不够开放,银发产业的发展思路缺乏创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发展银发经济的社会共识比较薄弱,银发群体的消费观念差异较大。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文化养老等理念及其实践也都存在普及度和认知度狭窄的难题。另一方面,银发产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相对单一,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些地区把银发经济与养老保障事业等同起来,发展视野不够开阔、规划尚不全面。
目前所有目光都将银发经济消费的最终端聚焦于子女一方,实际上是不严谨及不准确的,银发本体人群通过了长时间的资金积累至退休,有很大的消费能力并且拥有有更多闲余时间,并非将所有压力汇聚于子女上。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消费行业的研究报告显示,将银发人群纳入2025年中国消费者主要代际构成人群。
四、银发经济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新一代中老年人群催生了丰富多样的产业需求,其中诸多领域尚处蓝海,蕴含着巨大的产业机遇。银发经济的十大产业需求广泛覆盖老年群体生活的各个维度:“衣”涉及老年服装、老人鞋等适老化服饰产品,专为满足老年人的穿着需求与偏好而设计;“食”涉及保健食品、冲调糊粉类食品以及老年助餐服务,不仅满足老年人的营养健康需求,还切实解决部分老年人日常用餐不便的问题; “住”涉及老年社区建设以及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旨在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行”涉及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出行工具,为老年人的行动提供便利支持。
同时国家大力支持“智慧养老”,服务类机器人被推向热度中心,例如服务机器人将承担更多基础护理工作,如协助老人移动、如厕、洗澡、监护等;陪伴型机器人将更加普及,具备语音交互、跌倒监测等功能;在社区中,服务机器人可以协助开展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社区养老服务。
在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未知的挑战,例如:保健食品的管理体系建设上、在养老机构的正规化管理上、标准规范与监管体系制定等等,都需要不断去完善和建立。现如今养老更多选择更多偏向于居家养老,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选择方式多样性,也推动了社会整体福祉的提升。通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银发经济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同时也能激发老年人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潜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快与慢的思考。转载仅用于分享、学习,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